浮山“庭院经济”,有看头也有赚头!-世界简讯
庭院“方寸地”
农民“增收园”
桃花绽放,绿植错落,步入浮山县张庄镇辛落村,最醒目的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搭起的春秋棚,棚里的瓜苗生长繁茂,翠色欲滴,承载着增收的希望。
(资料图片)
这些天,村民行亚军每日都早早起来麻利地照看庭院里的“香饽饽”——瓜苗。
院子一角有一个简易的春秋棚,撩开防水用的油布,一排排瓜苗整整齐齐,每到中午行亚军还要把棚子的通风口打开,让棚里换换气,这样有利于瓜苗的生长。“再过两个月,等瓜熟蒂落了就能看到收益了。这块‘巴掌大’的地,干得好能让我赚好几千块。”行亚军咧嘴一笑,开心极了。
此前,行亚军面对“庭院经济”还顾虑重重,但张庄镇的多重举措让他决心发展“庭院经济”。该镇通过“庭院经济”设施补助资金、邀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村里兜底助销等方式,形成有经营主体带动、有具体政策扶持、有技术团队服务、有稳定销售渠道、有政策保险兜底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现在行亚军彻底打消了发展“庭院经济”的顾虑,一门心思要把家门口的方寸之地打理好。
在张庄镇的徐村,村民郭金龙热情邀请记者参观自家的春秋棚,透过棚子向里看,只见瓜藤枝叶绿油油,这般图景活力满满。
“别小看这块地,一年下来能种两茬,这一季种甜瓜,下一季种西红柿。村里还有专业的技术员上门指导,收获后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我们的销货不用发愁。这样一来,自家吃的瓜果蔬菜有了,再往外卖点,收益不错。”郭金龙说,家里还有8亩土地种玉米,农闲时在家打理春秋棚,一年的收入还真不赖!
让农家“方寸地”变成致富“增收园”。此前,浮山县已出台政策,对“庭院经济”进行实打实的扶持,统筹用好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庭院经济”项目给予支持。
有了“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扶持,浮山县“庭院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张庄镇作为重点推广乡镇,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发展“庭院经济”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乡域实际,引导和鼓励农户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在产业和业态的选择上已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
张庄镇这片“微经济”正如“一池春水”激活乡村振兴的土壤。该镇党委书记李晓奇告诉记者,全镇联动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同发力,发展种植产业,同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给农户提供前期的产业咨询,帮农户了解“庭院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推动形成一村一业或多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同时,补要素短板,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提供相应支持,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与之并行的还有奖赏机制,结合发展“庭院经济”效益较好的村民实行奖励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展望未来,“庭院经济”更具大有作为的广阔前景。李晓奇坚定地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村民不仅可以实现部分生活资料自给,还可实现间接增收。更重要的是推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鼓励就业困难的村民学一门技艺,凭本领创造幸福生活,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纵观浮山县发展“庭院经济”的丰富实践,可谓是缤纷多彩:有香甜如蜜的西瓜、有脆爽味甘的甜瓜、还有酸甜可口的西红柿……农家庭院不仅是乡村一景,更是村民的致富口袋,小小的“庭院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庭院经济”让“方寸地”结出致富果
推窗见绿,房前屋后瓜果环绕,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益。今年以来,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庭院扮靓了浮山县槐埝乡陕曲村,“庭院经济”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进入陕曲村各个庭院大棚,恬静淡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暖意融融的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平整土地、施肥育苗、灌溉浇水……一幅幅“不负好春光、田间耕作忙”的画卷在美丽乡村徐徐展开。
方寸之间的“庭院经济”发展成效如何,村民最有发言权。该村村民卫志强笑着说:“村里发展‘庭院经济’后,景色好了,空气清新了,家里的大片空地都有效利用起来了,赚的收入也能补贴家用,日子越过越好!”卫志强年初就开始在大棚内种植西红柿,有种植农作物经验的他信心满满。
陕曲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薛国强说:“我们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共有49座大棚,第一茬种的都是西红柿,第二茬种植豆角、黄瓜、西葫芦等蔬菜,冬季还会种植芹菜等时令蔬菜,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益。同时,我们村还根据蔬菜种植的具体情况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不间断指导,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庭院经济”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乡间小院摇身一变成为多彩菜园。今年以来,浮山县紧扣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宜业宜居为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让农户房前屋后的资源“活”起来、庭院“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来源:临汾日报
关键词: